帮助中心
技术文章
欢迎光临医疗器械商城!咨询电话:025-52333444
按钮文本
全部商品分类
细胞污染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7-11 | 36 次浏览 | 分享到:

细胞污染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细胞培养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让你的细胞健健康康!图片

1、细菌污染

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培养基澄清透明,ph稳定,当遭受细菌污染后,培养基会在短时间内(12-48)变浑浊,PH值改变导致培养基颜色改变,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细小颗粒状或杆状、球状细菌快速运动。严重时细胞死亡。通常情况非珍贵细胞建议丢弃,并对细胞房、培养箱进行消杀处理;若细胞较为珍贵,去除污染培养基以后通过干净无菌的PBS或培养基多次清洗后,将细胞消化转移至新的无菌培养瓶采用含双抗新鲜培养基进行培养,在此期间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勤换液,确保细胞能够稳定生长。

2、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一般比较少见,易发生于梅雨季节,培养基变化没有细菌污染明显,通常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菌落。真菌污染不易清除,建议直接丢弃被污染细胞,并对培养箱水盘进行清洁消杀

3、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非常隐蔽,让细胞表面看起来正常,培养基不会变浑浊,因此较难直观发现。实则在不断影响细胞生理状态,导致细胞生长缓慢、形态异常、代谢改变(如消耗营养异常),最后影响最终实验结果检测支原体污染需要用特殊方法检测(如PCR、DNA荧光染色、ELISA、培养法),可通过支原体清除剂挽救较为珍贵的细胞。

4、病毒污染

不同病毒种类导致的状态不同,可能引起细胞病变(CPE,如圆缩、融合、脱落、空泡化、包涵体等),也可能潜伏感染无明显表型。通常是污染的血清(尤其是胎牛血清)、胰酶(来自动物组织)、其他被病毒污染的细胞系(交叉污染)、操作者携带的病毒导致的,病毒污染很难清除,建议丢弃被污染过的细胞及试剂,使用经γ射线辐照灭活病毒的血清和胰酶;严格防止细胞系交叉污染;新引入细胞系进行病毒筛查。

5、细胞交叉污染

细胞表现出非预期的形态、生长速度或特性(如原本贴壁的细胞出现悬浮生长,或反之)。STR鉴定发现与原细胞系不符表面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污染。细胞交叉污染通常是由于操作者同时培养不同细胞在操作过程中枪头混用导致的,细胞交叉污染后无法分离,只能丢弃重新培养。

6、黑胶虫污染

当细胞生长状态变差,出现大量黑点且细胞碎片增多呈现布朗运动时,细胞很可能被黑胶虫污染了。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黑胶虫,对于普通细胞系建议更换新的细胞,对于珍贵细胞可以使用黑胶虫清除剂尝试拯救。图片

最后总结:

细胞状态决定实验成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耐心、细致、规范的操作和良好的记录习惯是成功的关键。遇到问题是常态,关键是要学会系统地排查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